开学后,幼儿结合疫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了解幼儿想法与需求的基础上,重点表扬幼儿疫情防控期间在家的表现,从让幼儿感恩战胜病毒的人、学会爱护身边的人、爱护动物等方面进行开学第一课教育。做好幼儿入园过渡。重点做好幼儿分离焦虑的疏导,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日常生活规则,尤其注意多洗手等卫生习惯的引导和教育,教育幼儿学会七步洗手法。关注班级内每一个幼儿的情绪状态和心理感受,充分尊重幼儿来园的感受,并根据幼儿的感受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健康”除了指生理正常无病痛外,还包括心理健康。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教师和家长一般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幼儿园教师应该重视幼儿心理健康。
要明确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作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这是心理健康的普遍意义。当然,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绝对永恒不变的,在具体判断幼儿心理是否健康时,还要考虑幼儿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经常性和一贯性,因人、因事、因时作具体分析。健康的心理,我们通常认为有以下几种特征:①活泼开朗积极参与活动,②愿意与同伴交往,富有同情心;③做事自信、勇敢而有坚持性;④诚实,有错肯改。
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积累性,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心理倾向,使得我们在这一阶段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我认为应该对幼儿实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